借阅:0 收藏:0

/田湉著

ISBN/ISSN:978-7-04-045285-3

出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载体形态:227页 :图 ;26cm

简介:本书包括五个章节。从第一章到第五章,实是从“形式”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围绕“形式”这一核心,梳理了古典舞六十年来形成的历史问题,分析了当下纷杂的古典舞艺术现象、语言特征及各自的“构形”理念与方式,并尝试以古典美学的理念为要义,建构中国古典舞的形式框架,探讨其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J722.4 G40-034

责任者:田湉 著 邵光华 主编 张振新 主编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古典舞应“如何存在”的探讨。全书围绕“形式” 这一核心,从美学角度展开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梳理了古典舞六十年来形成的历史问题;分析了当下纷杂的古典舞艺术现象、语言特征及各自的“ 构形” 理念与方式;并尝试以古典美学的理念为要义,建构中国古典舞的形式框架,探讨其未来走向。
    书中对中国古典舞形式发展历程的回顾及形式现状的分析,是对其六十年来艺术实践经验和成果的梳理总结;对古典舞当下审美构形的阐释,是对其教育教学与剧目创作的未来发展的有益参考;而对古典舞美学理念的探讨,则触及了中国古典舞学科定位的核心,为其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可参的理论依据。中国古典舞的当下建构仍应继承中华文明的传统内核。中国古典舞的现有形貌,体现出当代舞蹈艺术家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舞蹈化的恢复。此外,全书将古典舞放置在中国美学和中国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审视,从具体形态及其艺术现象出发,最终指向的是超越形态和现象的东西,即以寻找中国古典舞共有的美学原则和规律为目的:中国古典舞应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体现民族审美特征的艺术形态。
    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论研究,必须与当下发生的诸种古典舞艺术现象、教学实践、作品创作密切相关。本书对几种不同古典舞类型的探讨,均基于作者自己的实践背景和经历。因此,该书既是一次将古典舞实践提炼为理论的总结归纳,也是将古典美学理论落实在古典舞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在本书最后,附有“1954-2014: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综述” 及“ 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类目《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这是对中国古典舞六十年来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最为全面的整理研究,附以文后,以飨读者。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前辅文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中国古典舞
    三、“形式”的概念界定
    第一章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历史问题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奠基(1954—1966):确立走“戏曲+芭蕾”的形式之路及反“芭”呼声
    一、中国古典舞形式的文本化及反“芭”者
    二、中国民族舞剧中的形式探索及反“芭”者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修正(1976—1999):反思基训、修正民族性问题的“身韵”及复古、现代并存的舞风
    一、形式反思:“结合”形式的再次确立及反“结合”者
    二、形式修正:直奔“民族性”问题而来的“身韵”
    三、形式拓展:现代意识觉醒下的两大创作走向
    第三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亟待认知(21世纪以来):芭蕾主骨、戏曲风格淡化、现代舞泛滥
    一、中国古典舞形式中的“芭”
    二、中国古典舞形式中的“戏”
    三、中国古典舞形式中的“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观念:不同建构者,不同类型的古典舞
    一、中国古典舞的不同“类型”
    二、不同“类型”古典舞的建构观念
    第二节 呈相:六种类型古典舞的形态特色
    一、六种类型古典舞的静态之“形”
    二、六种类型古典舞的动态之“势”
    三、六种类型古典舞的形态特色
    第三节 “多元”:中国古典舞的现状与格局
    一、“多元”格局的形成
    二、“多元”格局的成因
    三、“多元”格局的认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美学分析
    第一节 身体:中国古典舞的形式载体
    一、中国文化中的身体传统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体描述
    第二节 时空力:中国古典舞的形式要素
    一、中国古典舞的时间
    二、中国古典舞的空间
    三、中国古典舞的力与重心
    第三节 形式与历史:中国古典舞的形式传统
    一、形式传统
    二、中国古典舞的形式传统
    第四节 “象”: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完成态
    一、中国古典舞呈“象”的基本条件
    二、中国古典舞呈“象”的基本特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构形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重建”的戏曲之维
    一、以京昆戏曲为形式建构基础的“身韵”
    二、以昆曲为形式建构依据的“昆舞”
    三、以梨园戏为形式建构主体的“梨园”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重建”的历史之维
    一、“复”历史之古的汉唐舞
    二、“摹”历史之形的敦煌舞
    三、“还”历史之本的“唐乐舞”重建
    第三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复现”
    一、定位:国家行为下的“复现”工程
    二、方法:对“原本”的正确认知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形式“重建”与“复现”的考辨
    一、“重建”的古典舞
    二、“复现”的古典舞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走向未来的中国古典舞
    第一节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限定
    一、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
    二、中国古典舞“形”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判断
    一、做“独立”的中国古典舞
    二、做“完整”的中国古典舞
    第三节 中国古典舞的形式探索
    一、“横”向探索
    二、“纵”向挖掘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1 1954—2014: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综述
    附2 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类目——《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1120240029846 J722.4/77 1112024002984 三楼南区68架B面2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78387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