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学科脉络与文献 /邱泽奇主编

ISBN/ISSN:978-7-300-25187-5

出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载体形态:11, 363页 ;24cm

丛编: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丛书

简介:本书分为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历时脉络与未来机遇;琼·伍德沃德与组织理论的发展;操作技术和组织结构:基于经验研究的重估;技术的多义性:新技术的意义建构等。

其他题名:学科脉络与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6-53

责任者:邱泽奇 主编 赵东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组织绩效是社会科学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议题。技术与组织是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创建的研究领域,试图回答在技术、组织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组织绩效。《技术与组织:学科脉络与文献》由13篇文献组成,其中第1篇是一个总体性的梳理,第2~13篇则是这一研究领域发展重要阶段和重要维度的关键文献。可以说,本书是对这一研究领域重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汇集的重要文集,从问题的承接与提出开始,到问题的转折、研究重心的转移,最后论及如今面临的问题。本书既有理论发展的脉络,也有不同学科的交流与交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甲子以来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无论是对学者、组织管理者还是对普通读者而言,本书对于理解我们今天身处的世界,尤其是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都有案头书式的价值。
    前言
    文献呈现的学科发展
    邱泽奇
    技术与组织是一个由企业管理专家提出的议题,最初的目的是希望探讨技术与组织的交互作为一个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后来,该议题逐步演化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学科交汇的学术领域。在60年的发展中,研究的目的也突破对组织绩效的唯一关注,拓展到了在组织中运用技术的复杂主题,如创新、厂商、知识、工作、人际关系、人机关系等。这一演化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
    总体上说,技术与组织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从1958年英国管理学家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明确提出这个议题到198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议题是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其中,有两个研究小组的努力是重要的,一是帝国理工小组,以伍德沃德为代表;另一是阿斯顿(Aston)小组,以皮尤(Derek SPugh)为代表。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到20世纪末。在这个阶段,研究活动中心从英国到了美国,研究议题也从传统的生产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扩展到了组织与技术的各个维度,参与研究的学科也从以管理学为主扩展到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其中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斯隆(Sloan)学派的影响是重要的。第三个阶段从本世纪开始,议题转向了信息技术,现在依然在进行中。
    这本文集希望借13篇文献反映技术与组织研究领域在过去60年里前两个阶段的发展脉络。

    豆瓣作者简介:

    邱泽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2006—2011),“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的设计、试调查(2008)、追访试调查(2009)和第一次调查(2010)的组织者,第一任PI组组长。曾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2012—2016)、名誉院长(2016—2020)。致力于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研究、调查方法与大数据应用研究、社会项目评估研究。

    目录:

    章节目录
    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历时脉络与未来机遇 / 1
    一、问题与数据 / 1
    二、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格局 / 4
    三、技术与组织研究的细分主题 / 11
    四、技术与组织细分主题间关系与理论取向脉络 / 26
    五、从工厂到平台:技术与组织研究的未来 / 38
    附录一 系统查阅过的数据库和期刊名录 / 41
    附录二 方法说明 / 42
    琼•伍德沃德与组织理论的发展 / 54
    一、琼•伍德沃德的研究 / 55
    二、对伍德沃德及权变理论的评价 / 61
    三、换一种视角 / 67
    参考文献 / 70
    操作技术和组织结构:基于经验研究的重估 / 75
    组织层面的技术 / 76
    技术的重要性 / 77
    样本和资料收集 / 80
    操作技术的测量 / 81
    结构变量 / 86
    操作技术和结构的关系 / 89
    结论 / 99
    参考文献 / 101
    技术作为结构化的诱因:观察CT扫描仪与放射科社会秩序获取的证据 / 104
    技术和结构的结构化 / 105
    描绘结构化的演变过程 / 108
    选点和方法 / 111
    放射科的制度环境和传统 / 113
    郊区医院CT操作过程中的结构化 / 115
    市区医院CT操作过程中的结构化 / 121
    不同组织形式的沉积作用 / 127
    结论 / 132
    参考文献 / 134
    技术的多义性:新技术的意义建构 / 137
    技术的定义 / 138
    新技术的特征 / 141
    新技术的概念化 / 147
    结论 / 159
    参考文献 / 160
    在组织脉络中理解技术与个人 / 164
    研究现状 / 165
    基本概念、假定及其含义 / 166
    一些例子 / 176
    重要的议题 / 181
    结论 / 188
    参考文献 / 189
    工作组:自主性,技术与选择 / 191
    工作组的性质及其环境/ 192
    技术 / 193
    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自主性的影响 / 197
    左右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任务影响的一些选择 / 198
    左右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边界影响的一些选择 / 200
    结论 / 203
    参考文献 / 204
    技术的二重性:对组织中技术概念的反思 / 206
    重估先前对技术的概念化 / 207
    技术的结构化模型 / 212
    利用技术结构化模型 / 222
    讨论 / 231
    结论 / 233
    致谢 / 234
    参考文献 / 234
    荧光照明技术的社会建构 / 241
    相关社会群体 / 243
    荧光灯技术的诠释弹性 / 248
    高强度日光色荧光灯的稳定化:技术框架的变革 / 254
    技术发展的动力:相关社会群体之间及其内部的互动 / 262
    总结 / 264
    技术动力论 / 266
    技术体系 / 269
    作为因和果的EBASCO / 270
    积聚技术动力 / 271
    技术动力的特征 / 272
    技术动力论的应用 / 274
    结论 / 276
    作为管理者的医生:建构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及其使用者 / 278
    前言 / 278
    一、理论视角 / 280
    二、信息系统和从医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 285
    三、讨论 / 297
    参考文献 / 299
    技术与制度:信息技术研究和组织研究相互学习什么? / 302
    引言 / 303 组织研究向IT研究学习什么? / 305
    唯物质论和行动者视角(Materialism vs.Agency) / 305
    IT研究向组织研究学习什么? / 311
    总结 / 319
    致谢 / 320
    参考文献/ 320
    竞争与社会影响:第六代处理器在全球电脑行业中的扩散 / 330
    理论和假设 / 334
    资料与测量 / 340
    模型和控制变量 / 346
    结果 / 348
    结论 / 356
    参考文献 / 359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铜盘校区分馆 11120190428410 C936-53/595 1112019042841 社科库6架B面4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怡山校区图书馆 11120190428402 C936-53/595 1112019042840 南书库一7架B面2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1120190428394 C936-53/595 1112019042839 三楼东区24架A面1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128787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