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28 收藏:0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英)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著 ;张桂权译

ISBN/ISSN:978-7-01-016332-1

并列题名: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出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简介:本书集中阐述了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思想,他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载体形态:16, 147页 ;21cm

责任者:贝克莱 ,G. ((Berkeley, George),) (1685-1753) 著 张桂权, (1957-) 译

中图分类号:B561.27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人类知识原理》是由英国乔治·贝克莱编著、张桂权翻译的书,集中阐述了贝克莱的非物质主义哲学。
    本书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唯我论,本书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豆瓣作者简介:

    乔治·贝克莱,1685年3月12日在爱尔兰基尔肯尼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出生,他是近代经验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并对后世的经验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贝克莱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十五岁时考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十九岁获得学士学位,在二十二岁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留校担任讲师和初级研究员。贝克莱的代表作有三部:分别是在他24岁时刊行的《视觉新论》,25岁发表的《人类知识原理》,28岁时出版的《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三篇》。贝克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生前担任教会主教十八年,一直致力于经验主义哲学的详细分化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创建。在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商学院,次年1月14日逝世,死时不满68岁。
    译者张桂权,男,1957年生。现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外国哲学硕士点负责人,兼任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至2001年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1997年晋级研究员。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2001年11月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演变及对康德哲学的影响”(201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玻姆哲学思想研究”(1997)。
    出版著作有《黑格尔的整体观》(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6)、《玻姆自然哲学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文集《论黑格尔哲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并在《黑格尔哲学研究》(日本)、《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目录:

    译者前言
    一、贝克莱的生平与著作
    二、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
    三、有关中译本
    序言
    导论
    人类知识原理第一部
    附录一 乔治·贝克莱年表
    附录二 英汉译名对照
    附录三 索引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泉港校区分馆 11120180094933 B561.27/033 1112018009493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怡山校区图书馆 11120180094941 B561.27/033 1112018009494 南书库一2架A面7列1层 架位导航 本馆借出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1120180094925 B561.27/033 1112018009492 三楼东区7架A面1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3036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