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春著
ISBN/ISSN:978-7-5161-5762-6
出版: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简介:本书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才观的演变及新旧势力斗争的角度,探索了科举制改革直至废除的艰难历程。深入分析了科举制改革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结:科举制为什么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为何不能与学校教育相协调乃至只能用断然废止的方式来替代渐进的改革?科举制的废除给当时的教育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
载体形态:191页 ;24cm
责任者:刘绍春 ((1963-)) 4著
中图分类号:D691.3
豆瓣内容简介:
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是晚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刘绍春著的《晚清科举制的废除与新教育的兴起》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才观演变及新旧势力争斗的宽广视角,探索了科举制改革直至废除的艰难历程。深入揭示了科举制改革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结,诸如:科举制为什么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科举制为什么最后只能以断然废止的方式替代渐进的改革,科举制的废除给当时的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全书论题鲜明,史料翔实,论证有力,阐释了晚清科举改革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晚清史的研究贡献了一份新的学术成果。
豆瓣作者简介:
刘绍春,男,1963年生于抚顺。1986年在沈阳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1999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相继获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沈阳师范大学教科院、北京化工大学工作,2007年至今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先后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辑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有论文在《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文摘周报》上转载。代表作有《论中国的官文化与科举制》、《我国近代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撞击与融合》、《禅宗对陆王心学教育思想的影响》、《美——人文教育的终极境界》、《大学“行政化”管理下的教师群体性症候》等。
目录:
引论 科举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 晚清社会的变局与晚清教育的困境
第一节 晚清社会的重大变局
第二节 晚清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晚清教育的状况
第二章 晚清社会知识观、人才观的演变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知识观、人才观在晚清社会的嬗变
第二节 洋务派对传统知识观、人才观的突破
第三节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知识观、人才观上的超越
第三章 晚清西方文化传人中国引发的冲突和争议
第一节 何为强国之道——对于学习西方器物文化的争议
第二节 何为治国之策——对于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争议
第三节 何为时势人才——对于西方科技教育的争议及其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四章 废除科举制——艰难曲折的教育改革历程
第一节 晚清废除科举制的教育改革历程
第二节 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省思
第五章 科举制的废除对新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新教育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科举制的余绪对新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 个案研究——废除科举制前后湖北省新教育的兴起
第一节 晚清湖北书院转向近代学堂的变革
第二节 湖北近代学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湖北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3140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