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3 收藏:0

.卷三 ,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 The history of government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Ⅲ . Empires, Monarchies, and the modern state /(英) 塞缪尔·E·芬纳著 ;马百亮译

ISBN/ISSN:978-7-5675-1403-4 精装

并列题名:History of government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Ⅲ . Empires, Monarchies, and the modern state

出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简介:本卷以日本德川时期为开端,接着评述中国清朝、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以及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国家和代议制的兴起,随后考察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对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国家路径”进行了概要性评述。

载体形态:734页 ;24cm

责任者:芬纳 ,S. E. ((Finer, Samuel Edward)) 4著 马百亮 4译

中图分类号:D59

其他题名: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我首次读到如此详细研究古今中外政体的史书。
    赵鼎新:《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第三卷《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以日本德川时期为开端,接着评述中国清朝、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以及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国家和代议制的兴起,随后考察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对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国家路径”进行了概要性评述。

    豆瓣作者简介:

    作者萨缪尔•E•芬纳,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执教于贝利奥尔学院,后任基尔大学政治学教授,1966年开始任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974年回到牛津大学并任格拉斯顿讲座教授。芬纳还曾任英国政治学会主席和国际政治科学协会副主席(1965-1969)。芬纳一生博学多产、著作等身,代表作有《马背上的人:军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比较政府:政治学研究导论》(1974)和三卷本《统治史》。
    译者马百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起任教于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志趣为世界古代史研究,目前已累计翻译出版作品100多万字。主要译作有《统治史》卷一(合译)、《统治史》卷三。其中《我们为什么不说话:以自闭症之奥秘解码动物行为之谜》获2008年文津图书奖,并获评当年的年度百佳图书。

    目录:

    第四部分 旧帝国和新君主制(1500—1776年)
    综 述
    亚洲
    第一章 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1600—1745年)
    1.土地和人民
    2.大事年表
    3.德川幕府的封建基础
    4.德川幕府的统治
    5.政治过程
    6.政府职能
    7.评价
    第二章 中国:清朝的黄金世纪(1680—1780年)
    1.满族入主中原:延续和转折
    2.中央政府的重建
    3.疆域的衔接
    4.政府职能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1566年前后的鼎盛时期
    1.奥斯曼帝国的重要性
    2.大事年表
    3.1600年前后的奥斯曼帝国
    4.统治阶层
    5.行政区划
    6.政府职能
    7.评价
    8.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注解(直到1750年前后)
    第四章 印度的经历和莫卧儿帝国(1526—1712年)
    1.印度的经历
    2.印度的政治传统
    3.莫卧儿帝国
    4.莫卧儿帝国的政府
    5.政府职能:描述和评估
    6.莫卧儿帝国之评价
    欧洲国家的重建
    第五章 “现代”国家
    1.背景和大事年表
    2.欧洲国家的重建
    3.个案研究
    4.现代国家
    第六章 两个传统:专制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1.两个传统
    2.法国专制之路
    3.英国的选择
    4.君主专制和有限君主制在东欧的两个变体:普鲁士和波兰
    5.再谈两个传统
    6.代议制原则的命运
    第七章 欧洲国家模式的移植
    1.地理大发现(1480—1607年)
    2.殖民地
    3.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帝国
    4.英国的殖民地
    5.俄罗斯的西化(1682—1796年)
    第八章 专制君主制的巅峰:欧洲,1770—1780年
    1.旧制度
    2.欧洲主要国家
    3.启蒙“计划”
    4.开明君主制
    5.欧洲专制主义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五部 分通向现代国家之路
    第一章 概述
    1.民族和民族主义
    2.人民主权
    3.民族国家
    4.世俗主义和现代国家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5.工业化:对经济独立和社会福利主义的追求
    6.财富和福利主义
    7.现代国家模式的出口
    8.插曲
    第二章 美国革命
    1.美国革命的重要性
    2.几个特征
    3.走向独立
    4.战争年代的政治机构(1776—1787年)
    5.1787年宪法的制定
    6.统治艺术的六大发明
    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的遗产
    1.法国大革命
    2.革命的周期
    3.事件经过
    4.1789至1791年:革命的工作
    5.大革命的遗产一:《人权宣言》
    6.大革命的遗产二:民族主义
    7.大革命的遗产三:公民军队
    8.大革命的遗产四:新型专制政体—广场—宫廷式政体
    第四章 1815至1871年:欧洲专制君主制国家的宪政化
    1.政体类型的新划分
    2.自由民主政体和宪政主义
    3.对立的意识形态:欧洲新版图和正统原则
    4.大事年表
    5.1809至1875年:欧洲的宪法
    6.结论
    第五章 工业化
    1.工业化对政府的影响
    2.政府的职能
    3.前工业时代的政府
    4.工业革命:从1800年左右至今
    5.工业化对战争的影响
    6.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索引
    原书编辑后记
    译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1120150177270 D59/14 1112015017727 三楼东区28架A面5列2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5512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