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4 收藏:0

  •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研究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是在东汉大一统中央集权解体后出现的。这是一个分裂、对峙和独立发展的时代。在东汉废墟上先后建立起来的三个国家,根据自己所在的地理环境,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军事斗争实力,选择了各自不同的建国道路,建立了不尽相同的国家统治模式。赵昆生所著的《三国政治与社会》在前人三国史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专题论述的方式。有选择、有重点地分别对三个国家从立国到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政治事件、制度设置、社会思潮、思想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变迁中所涌现出的对历史发展走向产生过举足轻重影响的时代人物。《三国政治与社会》一一详细梳理史实经过、探究运行的基本脉络,尽可能地做出有说服力的解读和中肯的评价,为深入研究三国历史尽一份绵薄之力。

    豆瓣作者简介:

    赵昆生,1957年生,河北邢台人。1982年1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师从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万绳楠教授,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中国社会思想史。已出版《吴蜀政治论稿》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序论
    一 袁绍与汉末军阀混战
    (一)军阀混战局面的出现
    (二)袁绍及其军阀特征
    二 三国鼎立之际的国家重建思想
    (一)汉末社会批判思想
    (二)谶纬等神秘预言的渲染
    (三)否定刘氏天下的正统观
    第二章 魏国政治与社会
    一 曹魏集团形成过程中的思想与方式
    (一)曹操政治社会化过程
    (二)曹魏集团政治价值观的形成
    二 魏国的权力中枢
    (一)中书
    (二)侍中
    (三)尚书
    三 "浮华交会"与曹魏政治
    (一)曹操时期"破浮华交会"与"唯才是举"
    (二)魏国建立后的"浮华交会"
    四 魏国的思想文化
    (一)"四本论"
    (二)"正始之音"
    (三)律变思想
    (四)魏晋之际的社会理想
    五 魏末政治与司马氏的称帝道路
    (一)门阀政治与司马氏的崛起
    (二)魏末君臣对司马氏的反抗
    (三)魏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司马氏化
    (四)九品中正制与魏晋更替
    第三章 吴国政治与社会
    一 孙吴政权的建国道路
    (一)宗族势力与汉末政治
    (二)孙氏势力与南方强宗豪族
    (三)孙吴政权的基本特征
    二 吴国的丞相制
    (一)丞相是常设职官
    (二)丞相职官系统
    (三)相权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与君权的矛盾斗争
    (四)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三 吴国的权力中枢
    (一)中书系统
    (二)尚书权重
    (三)世袭领兵制
    第四章 蜀汉政治与社会
    一 蜀汉政权出现的特征和方式
    (一)刘备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蜀汉政权的势力构成
    二 《出师表》与蜀汉政权
    (一)蜀汉政权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方式
    (二)政治与社会伦理秩序
    三 蜀汉统治特征
    (一)诸葛亮与蜀汉政权
    (二)诸葛亮北伐问题
    (三)蜀汉政权用人路线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晋江分馆 11120120507655 232097 1112012050765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库本
    A 怡山校区图书馆 11120120507648 D691.2/936 1112012050764 南书库一10架B面4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怡山校区图书馆 11120120507663 D691.2/936 1112012050766 南书库一10架B面4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250387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