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2 收藏:0

  • 军事革命研究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对中国近代军事改革中的体制瓶颈、“中体西用”的战略模式、几代改革者的素质与作为、军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陈独秀等人的军事改革思想等,都有精彩论述。

    豆瓣作者简介:

    皮明勇,1960年生,湖南澧县人。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军事战略研究室主任,大校,研究员,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第八届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多年从事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和当代军事战略问题研究,出版有专著一含合著一近二十种,撰写研究报告

    目录:

    自序
    绪论:让历史昭示未来
    一、“中体西用”: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理论模式
    二、改革群体:对晚清军事改革者的透视
    三、军事制度: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
    四、官兵素质:建构近代军事力量的基本要素
    五、军人地位:军人的经济状况与国家的军队建设
    六、军人安置:军事改革与社会大系统
    七、集团政治:军事改革中的神秘力量
    八、从旧桂系看民初集团政治的演变
    九、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观念与近代军事改革
    十、科举兴衰与中国军事的演变
    十一、《武经七书》与中国古典兵学理论体系
    十二、清代孙子学与中国古典兵学的历史命运
    十三、清代兵器研制管理制度与军事技术发展的缓滞
    十四、中国近代边疆危机与治边战略
    十五、中国近代国防形势与国防观念的发展
    十六、中国近代国防建设的四大主题及其嬗递
    十七、晚清“练军”:灰色的历史标本
    十八、晚清陆军战术的演变及其特点
    十九、晚清中外海军实力比较
    二十、晚清海军管理与甲午海战
    二十一、海战理论与北洋海军的作战指导失误
    二十二、海权论与清末海军建设理论
    二十三、曾国藩的战争观、建军和作战理论
    二十四、李鸿章的军事改革思想
    二十五、张之洞的“身心性命之学”
    二十六、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军事文化观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怡山校区图书馆 1200902174 E295/549 1200902174 南书库一17架B面6列2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200902175 E295/549 1200902175 三楼东区44架A面3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1200902173 39403 1200902173 五楼南区14架B面3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3180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