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2 收藏:0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系列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的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之中。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工的帝国,她和在她之前试验性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是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强盛的时代。然而自东汉和帝以后,君主幼弱、外戚专政、宦官擅权、党锢事件、士族崛起、庄园经济、宗教运动、流民暴动、边将叛变、军阀割据等现象比肩接踵。至桓、灵以后,这些矛盾集中爆发。本书截取了灵帝、献帝两朝五十二年的时间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这个帝国走向灭亡的过程,并由此提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根本矛盾。读者不难发现,此后中国历史上任何帝国的灭亡,都以不同的形式重蹈大汉帝国的覆辙。因为这个帝国的灭亡不仅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而且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个性。

    豆瓣作者简介:

    徐兴无,男,1964年7月19日生于江苏扬州市,原籍江苏滨海县。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8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该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课程,1990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考入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199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聘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97年聘为副教授。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兼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2002-2005)、《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合办)执行编委。
    学术交流活动:1999年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9年10月,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 “纪念闻一多先生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参加哈佛儒学研讨会。2001年6月,访问美国达特慕斯大学东亚系。2003年12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汉魏六朝宗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孝灵皇帝
    第二章 大放逐
    第三章 风雨如晦
    第四章 太平道
    第五章 烽火狼烟
    第六章 北邙山
    第七章 东京西京
    第八章 蒿里行
    第九章 日蚀苍黄
    遗响

    附录:东汉帝王列表
    后记
    再版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建筑学院分馆 1200856705 K234.09/888 1200856705 建筑借阅室1架A面5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6727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