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9 收藏:0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叙述历史上刺客的生活和事迹的书。

    笔者幼年的时候,一度想以刺客作为职业。当时对刺客的想像就是荆轲那样的豪杰。他们强壮敏捷、豪爽侠义。这些神秘的人物行如流星,纵横江湖,变着戏法式地熟练运用各式武器,往往杀敌于无形,令坏人战栗。刺客还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群体。他们能辩识忠奸,化险为夷,留下一个个闪耀思想光芒的传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知道这样的刺客形象固然有之,但不能代表整体。更多的刺客不一定拥有强健的体魄,甚至不一定是武人。刺客的深层次共同特性应该是有坚毅的决心。为了心中的目标,他们可以卧薪尝胆数十年,可以隐姓埋名终生,甚至可以自残身体曲志修炼。刺客完全是一个精神上的绝对强者。

    多数刺客一生只接一桩“活儿”。这桩“活儿”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使他们名垂青史。这样的活就是刺杀。我们后人不能将刺杀看作单纯的政治斗争手段。对于刺客来说,凡是法律、习俗解决不了的已存在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就只能用刀和血来决定其结果了。这样的刺杀可以是非政治的,纯精神的。当它呈现为正义的弱者对邪恶的强者的坚决挑战时,更能引起我们后来人的注目和尊重。

    中国历史上刺客和刺杀事件层出不穷。爱到人们关注的都是政治、军事斗争中的刺杀行为。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社会进步的变动期,名刺客和轰动的刺杀事件一再出现。同时,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基于个人恩仇和信仰,并非受政治势力指使的刺杀行为。许多名扬千古的刺杀,都是悲壮的个人行为。本书希望读者在关注前者的同时,更多地注意后者的英雄壮举。

    对于恐怖主义的暗杀、针对平民制造声势的滥杀,我们都是坚决反对的。相反,那些为了理想和信念,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刺客完全值得我们后人给予充满敬意的回顾。

    豆瓣作者简介:

    李树喜,河北省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3年后到光明日报工作。历任特派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社会部主任、新闻研究部主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编审。历史学者,著有和出版个人专著、文集20种;包括《中国人才史稿》《北风烈》《中国人才史》《中国人才思想史》《国史镜鉴:用人篇》、彩图版《用人通鉴》《双X档案——北京人失踪和阿波丸沉没》《关羽大传》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行走江湖
    第一节 游走阶层之间
    第二节 士当为知已者死
    第三节 十步杀人千里行
    第四节 事了拂衣藏身名
    第二章 春秋风起
    第一节 专诸鱼藏剑
    第二节 要离自断臂
    第三节 鉏*刺赵盾
    第四节 曹沫大劫盟
    第三章 战国凯歌
    第一节 山西有豫让
    第二节 忠孝看聂政
    第三节 屠夫侠朱玄
    第四节 荆轲刺秦王
    第四章 千年变迁
    第一节 张良刺秦终归汉
    第二节 萧道成行刺窃国
    第三节 皇帝刺客元子攸
    第四节 王著计除阿合马
    第五节 张汶祥刺马复仇
    第五章 民初刺客
    第一节 汪精卫:北京刺载沣
    第二节 陶成章:开门现枪口
    第三节 袁世凯:刺杀范鸿仙
    第四节 宋教仁:枪从背后来
    第六章 民国大案
    第一节 孙传芳喋血
    第二节 吴佩孚毒杀督军
    第三节 孙中山痛失邓铿
    第四节 郑继成成杀张宗昌
    第五节 江淮大侠王亚樵
    第七章 抗日暗杀
    第一节 河内夜刺汪精卫
    第二节 老仆手刃命傅筱庵
    第三节 唐绍仪玩物丧命
    第四节 保镖夺命张啸林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200821467 D691/368 1200821467 三楼东区30架B面2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1200821468 24828 1200821468 五楼南区11架A面2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1200821466 121739 1200821466 五楼南区35架A面1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0218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