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阅:1人
借阅:1人
                         收藏:0人
收藏:0人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郭齐勇/序	1
郭齐勇/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	12
郭齐勇  丁为祥/也谈本相与角色——论儒家道德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兼答黄裕生先生	21
郭齐勇  龚建平/“德治”语境中的“亲亲相隐”——对穆南珂先生“商榷”的商榷	45
杨泽波/《孟子》的误读——与《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商榷	63
杨泽波/《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孟子》中与所谓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	75
杨泽波/腐败还是苛求?——关于《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能否称为腐败的再思考	92
龚建平/“亲亲为大”是“腐败”?抑或“血亲伦理”?——评刘清平关于儒家“仁爱”精神“无根”的论点	117
丁为祥/儒家血缘亲情与人伦之爱的现代反思	134
丁为祥/传统:具体而又普遍——论典籍诠释的方法兼与刘清平、穆南珂先生商榷	188
丁为祥/恕德、孝道与礼教——儒家三个所谓“腐败”案例的再诠释	202
萧建华/论儒家伦理的基本特征——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	230
欧阳祯人/论刘鉴泉先生的《〈大学〉、(孝经)贯义》——兼评刘清平先生“儒学的深度悖论”说	241
文碧方/也论儒家伦理道德的本原根据	267
文碧方/论作为“为己之学”的儒学——兼评黄裕生《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	323
胡治洪/虚妄的“本相”——驳黄裕生先生所谓的“本相伦理学”并兼及“西化”思潮	359
邓曦泽/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的“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	387
郭齐勇/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424
刘家和  何元国  蒋重跃/孝与仁在原理上矛盾吗?	443
蒙培元/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学再阐释	455
郑家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及诠释的面向——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说起	473
郑家栋/“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再议	494
杨海文/文献学功底、解释学技巧和人文学关怀——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般问题意识”	501
陈明/“以义为利”:制度本身的伦理原则——《大学》新读之三	518
吴根友/如何在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对刘、郭、穆有关儒家伦理争论的哲学史方法论之反思	547
桑靖宇/“爱有差等”与义务略论	564
贾新奇/论家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576
徐嘉/论儒家“经权相济”的道德模式	588
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为隐”	601
范忠信/容隐制的本质与利弊:中外共同选择的意义	636
范忠信/“亲亲尊尊”与亲属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	664
秋阳/从孔夫子的“直”说到“作证豁免权”	714
赵文艳/论“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	717
赵进华/冲突与抉择——法秩序之维护和伦理义务之践履	728
刘军平/儒家“亲亲相隐”的伦理依据和法律诉求	735
曾小五/就“父子相隐”看儒家关于血缘亲情与道德法律关系的观念	751
[美国]孙霄舫/其父攘羊——孔子与苏格拉底	762
[德国]欧文·威科特/儿子能指控父亲吗?——孔子与柏拉图是如何看待儿子指控父亲的行为	768
[美国]理查德·罗蒂/作为较大忠诚的正义	777
[美国]黄勇/儒家仁爱观与全球伦理:兼论基督教对儒家的批评	797
徐长福/差等之爱与平等之爱——对儒家、墨家、基督教有关爱的观念的一个比较	829
刘清平/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	853
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	888
刘清平/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论儒家伦理的深度悖论	897
刘清平/也谈“善意解读”和“人文学关怀”——与杨海文先生商榷	906
刘清平/再论孔孟儒学与腐败问题——兼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918
刘清平/从传统儒家走向后儒家	930
黄裕生/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系角色?	938
穆南珂/儒家典籍的语境溯源及方法论意义——兼与郭齐勇先生商榷	964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614438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