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1 收藏:0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为承认而斗争》与那些仅仅关注一些现象的解释青年黑格尔承认理论的著作不同,《为承认而斗争》根据青年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模式来阐明一种具有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这一模式基于这三个命题:实践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在主体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承认形式:爱、法律和团结;这三种承认形式遵循着以道德斗争各阶段为中介的发展过程的逻辑。

    豆瓣作者简介:

    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1949年7月18日生于爱森,曾在波恩和波鸿学习哲学、社会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1982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论文题为《权力批判:福科与批判理论》(Kritik 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后经哈贝马斯推荐,获马普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长期担任哈贝马斯教授的助教。1985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承认的斗争》(Kampf um Anerkennung)。1996年5月1日开始接替哈贝马斯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社会哲学教授,社会研究所咨询委员。2000年初,被任命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还著有《权力的批判》以及《支离破碎的社会》社会等。

    目录:

    校译者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历史回顾: 黑格尔的原始观念
    第一章 自我持存的斗争:论现代社会哲学的基础
    第二章 犯罪与伦理: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
    第三章 为承认而斗争:关于黑格尔耶拿时期哲学中的社会理论
    第二部分 体系再现:社会承认关系的结构
    第四章 承认与社会化:米德对黑格尔观念的自然主义转化
    第五章 主体间的承认模式:爱法律和团结
    第六章 个人的同一性与蔑视:强暴、剥夺权利、侮辱
    第三部分 社会哲学的展望:道德与社会的发展
    第七章 社会哲学传统的轨迹:马克思、索雷尔和萨特
    第八章 蔑视与反抗:关于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
    第九章 个人一体化的主体间性条件:伦理的形式概念
    附录 1 霍耐特年表
    附录 2 霍而特著作目录
    附录 3 人名对照表
    附录 4 术语对照表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晋江分馆 1200791650 281111 1200791650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库本
    A 铜盘校区分馆 1200680523 C91/247 1200680523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200680524 C91/247 1200680524 三楼东区18架B面3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旗山校区-流通借阅库(三、四楼) 1200680522 C91/247 1200680522 三楼东区18架B面3列3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60215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