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9 收藏:0

/杨昌举等编著

ISBN/ISSN:7-5036-3898-2

出版: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载体形态:326页 ;21cm

丛编:欧洲问题研究丛书

简介:本书论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依据和WTO有关协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安全与健康方面的技术性措施,以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6.17

责任者:杨昌举 编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欧洲问题研究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欧洲问题研究指的并不是与欧洲相关的研究,而是与欧洲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相关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欧洲联盟政治、经济政胶、社会政策、欧洲联盟法和欧洲一体化历史。
      欧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给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欧洲一体化起始于国家间的功能性合作,即欧洲煤钢共同体,此后又经历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期间,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不仅在经济上先后实现了关税联盟、共同农业政策、欧洲货币体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单一货币欧元),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机构建设以及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在制度安排上法的欧洲理事会、欧洲联盟理事会、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在法律体系上的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各种条约和欧洲层面的司法体系。这就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欧洲一体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欧洲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还是法律一体化,抑或是三者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综合互动过程。
      按照我们的理解,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上的,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上,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由于它涉及的是主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将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主权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治或经济关系。作为一种主权融合的过程,它将主要是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过程。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性和主权让渡性,其核。已是国家主权的自愿让渡。国家主权的让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为实现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所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一体化或政治一体化,而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交织并进、相互作用的过程,经济一体化中包含政治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推动着经济一体化。而法律化则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强调欧洲问题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是其核心。
      其次,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欧洲联盟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仿效的国家间合作的新模式,欧洲一体化自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到实现统一货币,被称为是“质增长”的区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
      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共同稳定。同步发展的区域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欧洲联盟以立法的方式制定了一揽子稳定指标,强调经济增长要有“质量”标准。同时,欧洲联盟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与环境保护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提。而且,欧洲联盟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可持续”成为一个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目标。这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的。这也是欧洲联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的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洲问题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在中国,欧洲问题研究虽然仍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自1997年中国一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后,欧洲问题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中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已经建立了近20个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与外交、欧洲联盟法、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
      洲社会政策。自1997年以来,中心先后承担了50多项研究课题,与欧洲的近百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0年,
      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研究队伍的成员扩展到了中国最主要的欧洲问题研究机构,形成了高等院校系统内最强大的学术研究网络。
      在法律出版社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这套《欧洲问题研究丛书》,其宗旨就是不断推出中国学者在欧洲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作出贡献。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法学院分馆 11120151316810 F746.17/903 1112015131681 法学借阅室6架B面3列1层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至诚密集库(北楼二层、三层) 1200332255 5070 1200332255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A 密集库(QS)怡山校区分馆北楼四层 1200332256 147375 1200332256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库本
    A 密集库(QS)怡山校区分馆北楼四层 1200332254 147376 1200332254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86457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