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秉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刑法理论的新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
新中国刑法理论研究走过曲折而又辉煌的50年,迈进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的中国刑法学,虽然不无缺陷与遗憾,但是成绩是主要的,成就巨大且有目共睹。50年来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理论层次的提高令人欣喜,对于法治国进程的现实推进作用巨大,所发挥的社会效应积极而卓有成效。可以说,中国刑法理论研究正在进入健康、快速、有序的良性循环,并将在新世纪“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为可喜的成就。
50年间中国刑法理论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以万计,出版的理论著作成百上千。对于 20世纪中国刑法学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辉煌业绩,刑法理论界所作的阶段性总结为数不少,并且在切入点、总结方法与评价标准上各不相同。从梳理发展脉络角度看,有《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高铭暄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历程)(高铭暄、赵秉志编著,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从学术观点评析综述上看,有《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高铭暄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两卷本,赵秉志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以及作为部分领域或专题学术综述的《刑法修改研究综述》(赵秉志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中国刑法之争——刑法分则各罪若干争论问题综述)(赖字、陆德山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宣炳昭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从学术研究层次上看,起到全面性展现与总结同时期成果之作用的有《刑法学原理》(三卷本,高铭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犯罪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修订版)与
《刑罚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订版)等;从论文整理上看,有全面性梳理的《新中国刑法学五十年》(三卷本)(高铭暄、赵秉志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反映历届全国刑法学年会论文精华的《刑法研究精品集锦》(高铭暄主编、赵秉志、胡云腾执行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等。
推出理论总结成果的目的,通常而言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成果梳理;二是经验总结。前者的意图,在于使既有研究成果更为清晰地予以展现,更为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并同时避免学界同仁资料查找之劳苦和重复研究之遗憾;后者的意图,则在于找出缺憾,认清不足,从而及时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研究深度,转换研究观念,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方法,更为有效而全面地推进刑法理论研究。上述各种阶段性总结方式所起到的积极社会效应和重要现实意义,为刑法理论界所认可。但是,真正兼而起到成果总结、理论推进双重作用并成为代表中国刑法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之经典性作品的,似可说只有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主编的《刑法学原理》和马克昌教授主编的《犯罪通论》、(刑罚通论》两套论著,以致于它们被刑法学术新人们戏称为“红宝书”和“白宝书”(因为前者的封面主色为红色.后者的封面主色为白色)。而这两套论著出版迄今已经近10年。
晚近10年,是中国刑法学研究层次整体提高、研究领域全面拓展的10年,也是刑法基础性理论愈加充实、专题性研究日益深化的10年,更是新人辈出、青年研究才俊大量涌现的10年。可以说,晚近10年是中国刑法理论界可以为之骄傲的10年。但是,晚近10年的缺憾之一,乃是全面性推进刑法理论研究的精品比较罕见,这一缺憾的负作用是明显的:对于刑法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而言,大量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缺乏全面性的理论研读著作;刑法理论研究的开拓与深入受到影响;刑法实务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
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肯定的前景将会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革日益深入,整个社会呈现出良性循环的走向。而社会秩序的稳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国家法制的健全和法治的跟进。就刑事法治而言,一方面,刑法理论研究应当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追求公正、公平的法治基本精神,为法治社会的确立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刑法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应当跟进时代的步伐。
全面系统总结新中国50年的刑法理论成就,大力拓展新世纪中国刑法学的研究视野,承上启下,再创中国刑法理论研究的新高,为依法治国培养更多法学高层次人才贡献应有力量,是刑法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因而组织撰著代表中国刑法理论学术水平的大型理论专著,推动新世纪中国的刑法理论研究,是作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责任和我们诸多刑法学界同仁的共同期望所在。基于此,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人员为主,我并诚邀国内刑法理论界部分知名中青年学者,以《当代刑法理论探索》为题,对于刑法学基础理论领域诸主要课题,以及目前研究较为薄弱而对国家改革开放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区际刑法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了这部近300万字的专题著作。
《当代刑法理论探索》在编写程序上,由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中心主任赵秉志教授担任主编并拟定研究纲要,由各位作者分工撰写,最后由主编统改定稿。于志刚博士、刘志伟博士、王秀梅博士和博士生时延安协助主编作了一些编务工作。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刑事立法问题
第二章 刑法价值问题
第三章 中国刑法现代化的模式设计
第四章 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第五章 刑法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 刑法文化问题
第七章 刑事政策问题
第八章 罪刑法定原则
第九章 刑法适用解释机制与刑事法治改革
第十章 刑事判例问题
第十一章 刑事管辖权问题
第十二章 刑事归责的基础和要素
第十三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架位信息 | 架位导航 | 状态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 1200320637 | 176299 | 1200320637 | 五楼南区47架A面1列1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 1200336869 | 49262 | 1200336869 | 五楼南区17架A面3列1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 1200336871 | 49261 | 1200336871 | 五楼南区17架A面3列1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2(五楼南区) | 1200336870 | 49260 | 1200336870 | 五楼南区17架A面3列1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至诚密集库(北楼二层、三层) | 1200320638 | 69317 | 1200320638 | 未定位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3(五楼东区) | 1200459362 | 363417 | 1200459362 | 五楼东区25架B面1列3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A | 旗山校区-中文密集书库3(五楼东区) | 1200320639 | 363401 | 1200320639 | 五楼东区25架B面1列2层 | 架位导航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764815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