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 收藏:0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作者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著名哲学家,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创化论反对机械论。本书初版于1889年,作者以之获得博士学位。其法文原名是《论意识的直接材料》,《时间与自由意志》为本书的英文译名。
    在本书中,柏格森提出了“绵延”这一术语,并以此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意识的不同状态,阐述了绵延与意识、绵延与时间、绵延与自我的关系。他对人的意识流动不居的特征的描述,目的在于强调意识不间断的流动性是真实的存在,具有本体论上的存在地位,从而试图以之解决哲学上争论不已的意志自由的问题。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英译者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心理状态的强度
    数量差异适用于大小而不适用于强度
    企图用客观原因或原子运动以估计强度
    各种不同强度
    根深的心理状态:愿望、希望、欢乐、悲愁
    审美感:优美,美,音乐,诗歌,艺术
    道德的情感,怜悯
    意识状态涉及物理朕兆
    肌肉努力
    注意力与肌肉紧张
    强烈情绪:愤怒、恐惧
    情感性感觉:快乐与痛苦,厌恶
    表象性感觉:与外因,音觉,强度,音调,肌肉努力,冷觉热觉,压力感觉与重量感觉,光觉,测光实验,德尔波夫的实验
    心理物理学:威伯尔与费赫涅,德尔波夫,把感觉当作大小的这个错误
    表象性状态与情感性状态的强度,强度与众多性
    第二章 意识状态的众多性 关于绵延的观念
    数目及其单位,数目与相伴随的空间直觉
    两种众多体,物质东西与意识状态,物质的不可入性,纯一的时间与纯绵延
    空间及其内容,经验派的空间学说,对于空虚纯一媒介的直觉为人类所独有,时间作为可还原为空间的纯一媒介
    绵延、陆续出现、空间,纯绵延
    绵延可测量吗?
    运动可测量吗?
    伊里亚派的僻论
    绵延与同时发生
    速度与同时发生
    唯有空间是纯一的,绵延与陆续出现则属于有意识的心灵
    两种众多性,性质式的与数量式的,表层心理状态具有其外因的无连续性,在这些状态被去掉后真正绵延被感觉为一种性质
    自我的两方面,表层意识状态轮廓清楚,深层意识状态互相渗透并构成一整体,语言对于感觉的凝固化影响,分析歪曲情感,深层意识状态是我们自己的构成部分
    只有借助于具体的、活生生的自我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章 意识状态的组织 自由意志
    结论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架位信息 架位导航 状态
    A 至诚密集库(北楼一层) 9003112 187801 9003112 未定位 架位导航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14340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